什么是曲式七绝?
曲式七律是指以七言律诗为表现形式的一种乐曲的结构形式。
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
七律一般指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曲的区别和共性?
1>颂歌:古希腊源音乐形式之一,有时也指纪念圣诞节的传统歌曲,指赞美祝颂的诗歌。古希腊时期,颂歌是为重大仪式写作的诗歌,运用华美的合唱形式,伴有舞蹈和乐器演奏。
2>抒情歌曲:抒情歌曲是声乐艺术的一个品种。它是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相对而言的。它常常是通过作曲者本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感受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所以更富有主观性。有时它也体现集体或者整个民族的思想感情。爱情歌曲,特别是外国古典歌剧中的咏叹调,多属此类。
3>叙事曲:音乐体裁名。叙事曲一般指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独奏曲。叙事曲一词源出拉丁文ballare,意为跳舞,最初是一种舞蹈歌曲。14世纪以后,只歌不舞,在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各国成为独唱或复调叙事歌曲的通称。叙事曲和叙事歌曲一样具有叙事性,也就是说曲调富有语言表现力,好像讲故事一般侃侃而谈,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古老传说和文学作品。 2.区别:形式上是基于不同的标准来区分的。颂歌特指纪念重大仪式,一般表现形式为合唱;抒情歌曲范围最广,毕竟情感分许多种,故鄙人以为当下的大部分流行歌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抒情歌曲。从歌词和曲调来说,抒情歌曲要生动、活泼、深情、优美、耐人回味。叙事曲:叙事曲和叙事歌曲一样具有叙事性,也就是说曲调富有语言表现力,好像讲故事一般侃侃而谈,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古老传说和文学作品。叙事曲一般是单乐章作品,对曲式并没有严格规定,一般来说,叙事曲较多采用三部曲式——即A-B-A结构,甚至混合曲式。叙事曲类似于古典音乐。代表人物:肖邦。 3.共性:事实上,三类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无论是颂歌、抒情歌曲,还是叙事曲,都是为表现演奏者个人或群体内心情感而存在的。所以感情也即是共通之处。
朦胧诗派与新生代诗派的区别?
“新生代”诗潮是中国新诗继“朦胧诗”运动之后极为重大的变动。新生代诗人继承了新诗潮主体觉醒的基本思想,无论从文化的角度或是生命的视角都向主体意识的探求与审视迈进了一步,向个人意识的深层面展开。他们在个人经验的转变中以一种独特的姿态深刻体验现代人共有的内心世界,从人的生存状态考虑人的心理世界,内在本能意识,从而无限扩展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地。
这种主体意识在他们诗歌中具体表现为以反英雄平民的角色审视日常生活及其在语言延化为口语化,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完成生命的体验。也可以说“新生代”诗的一个中心母题是:生命。
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中国朦胧诗派新老代表有:北岛、顾城、舒婷、食指、江河、杨炼、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等。
新生代诗歌是继朦胧诗之后的诗歌运动,又有“第三代诗”,“后崛起的一代”、“第二浪潮”等多种称谓。
韩东等代表的“他们”诗派,胡冬、万夏等代表的“莽汉主义”诗派,周伦佑,蓝马等代表的“非非主义”诗派,以及其他种种名目繁多的划、诗歌群体都可大致归为“新生代”。1986年10月,安徽《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曾以《中国诗坛1986年现代诗群体大展》为题同时推出60余个诗歌团体以及富有个性的宣言和诗作,首次展现了新生代诗人的群体阵容,新生代诗人群基本上是以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受过或正在受着各种类型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为主要素质构成,他们不但在年龄层次上比“朦胧派”诗人年轻,而且社会历史背景和接受文化影响方面也不同,具有异于“朦胧派”诗人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比之“朦胧派”诗人,淡化历史意识和社会意识,强化人的本体意识的能动性,是新生代诗歌有别于朦胧诗的鲜明标帜。在反历史,反文化倾向的支配下,新生代诗以一种纯口语,纯世俗的语言方式参入待中,从而实现对朦胧诗意象化的超越,新生代诗整体上是反讽的,非崇高的,个性化的,具有寓言世俗化的喜剧意味。新生代诗以对朦胧诗的否定而崛起,是当代新诗探索前进的又一股浪潮,不过作为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的庞大混杂的诗歌群体,其文学形态和审美特征还有待于进一步确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考诗歌共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考诗歌共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