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 周公诫子的译文简短?

时光在撒谎时光在撒谎 2023-05-26 13:01:36 30 阅读

周公诫子的译文简短?

原文是"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意思是:尊贵的天子,之所以能拥有整个天下,是因为他具备这些美好的品德。

《周公诫子》:中国著名的古训。选自《韩诗外传》。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周公诫子文言文意思?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下劣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崇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周公诫子 周公诫子的译文简短?

用撙节来保有广漠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著的官职这就是崇高: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蠢来保有聪惠睿智就是明智用浮浅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意思是,⽤肃敬保持道德品⾏宽⼤宽容的⼈,就可以荣华富贵;封地辽阔,并凭借⾏为约束⽽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位⾼势盛,并⽤谦卑来保有它的⼈,地位显要;⼈⼝众多、军队强⼤,并⽤威严来统御它的⼈,必定会胜利;⽤愚拙来保有明察事理的聪慧、明智的,就是明智,聪明;见闻⼴博,记忆⼒强,并⽤浅陋浅显来保有它的⼈,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尊崇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失去天下

周公诫子全文讲解?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释: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同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周公诫子的千德包括哪些内容?

应该是谦德。

周公诫子提出的六种谦德是:

1、 恭敬 。 2.节俭 。 3.谦卑 。 4.警备 。 5.大智若愚 。 6.放低姿态。

《周公诫子》: 1.中国著名的古训。选自《韩诗外传》。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2.《周公诫子》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要重视人才的结论。

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 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 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 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 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 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 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 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公诫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公诫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