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意?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意思是说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扩展资料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其作品《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也用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原文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什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么意思?
这是中国古代谚语,启发的是身教的重要性。
通常,我们都是这样解释这个谚语的: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观赏花卉品尝果实,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路来。
其实,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以“花”来代表修因,以“果”来代表修行的成就,即圣果。桃李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代表圣果都是世人所乐于追求的。桃李的开花结果,是有一定的时节的,它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启发为师者:人都有悟性,你只要给后学示范什么时候该修什么样的因,才能证得什么样的圣果,后学自然会效法你的行持,这样,上行下效、自觉化他同成圣道的事迹,自然能传之后代,为子孙后代所效法,能度无数人共同修行即身转凡成圣!所以,这个谚语讲的是身教的重要性。
举两个例子:
①《论语》中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的就是孔子的身教。七十二贤人就是因为效法孔子的身教,而成就大学之道的。
②释迦今生入世做太子,半夜逃离王宫,入雪山修苦行整整六年后,于菩提树下坐禅七天七夜证得佛果。正是因为释迦太子的身教,后来随佛出家修行的数以万计的比丘比丘尼,效法佛陀的行持,全部都证得了大阿罗汉果。所以,释迦的示修,是启发住世的补处菩萨即护法:一定要为后学示范修利他的苦行,方能度众生同成佛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么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句谚语,意思是指“无需父母指导,孩子们自己就能有较高的成就。”这句谚语用桃树和李树的比喻来表达了孩子自学成才的智慧和能力,也彰显出孩子们的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它告诉我们,孩子们如果有足够的勤奋和毅力,就可以独立地学习新知识,在不断的努力中取得成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