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是谁发明的?
汪曾祺先生在《赵树理同志二三事》中回忆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有一个时候,有人爱用“妳”字。有的编辑也喜欢把作者原来用的“你”改“妳”。树理同志为此极为生气。两个人对面说话,本无需标明对方是不是女性。世界语言中第二人称代名词也极少分性别的。“妳”字读“奶”,不读“你”。有一次树理同志在他的原稿第一页页边写了几句话:“编辑、排版、校对同志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得改为‘妳’字,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传说妳汉字是黄帝时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突发灵感而创造出来的。
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汉语作为一种象形文字,肯定是由最初的图画纪事---简化的图片纪事---符号纪事-----文字,这样一步一步逐渐演化而成的。
这些我们可以根据甲骨文中的这些古老文字看出图画的痕迹,由于画图比较复杂,逐渐的简化,最后演化成汉字的。
这些过程我们现在的简化自已经很难看出,繁体字----篆书----古籀文---甲骨文这样看起来非常明显。
新月社的代表诗人是?
新月社是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于1923年创建的文学团体。
1、胡适
(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职。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张少谈主义,主张先疑后信,主张科学佐证,尽信书不如无书。
2、徐志摩
(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华民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
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1、闻一多,代表作:新诗集《红烛》、《死水》
闻一多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2、徐志摩,代表作:《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笔新月派代表诗人。
3、朱湘,代表作:《夏天》;《草莽集》;《草莽》;《石门集》
朱湘(1904年—1933年12月5日),字子沅,“清华四子”之一。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 。1926年自办刊物《新文》 ,只刊载自己创作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因经济拮据,只发行了两期。笔新月派代表诗人
1927年春,原新月社的骨干 胡适、 徐志摩、 余上沅等人筹办新月书店,1928年3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社的活动由此而正式开始,参加的成员还有罗隆基、 梁实秋、 潘光旦、 储安平、 刘英士、张禹九、 闻一多、 邵洵美等人。除《新月》月刊外,新月书店还编辑出版了“现代文化丛书”及《诗刊》、《新月诗选》等。1931年11月,新月社的发起人和骨干徐志摩机坠身亡,该社活动日衰。
“新月社”是20年代中国一个文学社团,它要求诗歌应有完美的形体和完美的精神,主张新诗应该格律化,不能杂乱无章。徐志摩(1896-1931)便是“新月社”的代表诗人。 徐志摩是诗作节奏轻快,旋律和谐,色彩繁丽,讲究技巧。他用比较完整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彷徨、烦闷的情绪,以及轻烟似的淡淡的哀愁。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徐志摩的诗歌内容比较复杂,前期的作品与现实社会比较接近。如《大帅》谴责了军阀活埋伤兵的暴行;《人变兽》描绘了军阀战争所造成的遍地死尸和鲜血的情景:“那田畦里碧葱葱的豆苗,你信不信全是用鲜血浇!”《梅雪争春》是对“三一八”惨案中被害者的悼念。《太平景象》、《盖上几张油纸》、《先生先生》等对下层人民的不幸,表示了同情。 徐志摩后期的诗歌内容比较消沉,格调不高,甚至有个别内容反动的诗篇。如《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反复咏唱的只是个人的一点感伤情绪。即使像《再别康桥》这类抒情诗,虽然表现的感情比较诚挚,但也缺乏时代气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还是20年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作品风格华丽,独树一帜。
初中新月派代表诗人?
新月派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
1、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2、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3、饶孟侃:幼年在家乡读私塾时,即对古典诗词发生兴趣。1916年至1924年,先后在北京清华学堂和清华大学读书,专习英语,参加清华文学社。当时有所谓的“清华四子”,就是子离(饶孟侃)、子沅(朱湘),子潜(孙大雨),子惠(杨世恩)。
4、朱湘: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1926年自办刊物《新文》 ,只刊载自己创作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1927年第二本诗集《草莽》出版。1925年以后,自觉追求新诗音韵格律的整饬,提倡格律诗的运动,并发表“我的读诗会”广告,努力实践诗歌音乐美的主张。
5、孙大雨:1925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1926年留学,是“新月派”诗人兼著名翻译家,狷介耿直,一生坷坎。主要著作有:《中国新诗库·孙大雨卷》、《孙大雨诗文集》、《屈原诗选英译》、《古诗文英译集》、《英诗选译集》以及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罕秣莱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七子之歌翻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七子之歌翻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