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计划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如何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有效提分,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阶段:二轮复习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基础,以考纲为准绳,渗透新课标的精神;打破教材原有体系,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络划分专题,以热点带知识;理论联络实际,找准热点和教材的交合点,有的放矢组织学生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化的训练,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得分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学情分析 我校本届有14个文科班,人数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虽然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但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具体表现在: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从主观题的回答中反映出部分学生的答案要点表达不准确,常有遗漏,对知识的分块结构不明,常有方向性的错误出现,丢失得分点。 2、对材料的解读和理解能力差,不能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资讯,不能准确无误的确定答题方向,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形不成完整的解题思路;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3、对选择题的解答缺少理论分析,命中率不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处于一种是懂非懂的状态。做选择题还有少数学生在靠碰运气,因而出现考试分数时高时低,波动较大。
三、具体措施 1、备课 第一、扎实备课。这是第二轮复习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备课要做到:备到考点、备到知识网、备到结合点、备到易混点、备到设题角度、备到思维和方法。
认真学习和研究《全国新课标考试说明》,结合新课改及今年山东省高考使用全国新课标卷的新要求,研究考纲规定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型及要求;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变化点,吃透新增点:如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的考查和课本中的一些重难点。 2重视不变点。
即对一些没有变化的重点不能忽视。 3对《说明》中能力要求、内容和样题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第二、优化教学过程。
集体研究、精心设计专题复习教案,深思熟虑推敲课堂教学语言,精心选择专题训练试题,仔细批阅及分析考试卷。 第三、认真研究“两课”复习课和评讲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复习课要做到: 1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疏理归纳成串; 2综合性:纵横联络,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 3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 4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 5发展性:传播方法,指导迁移,学会自学; 6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 评讲课要做到: 1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 2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 3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 4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2、上课 1注重让学生参与,积极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耳,真正让学生去“感知”,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2培养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是资讯筛选的训练,要找准关键词,它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
四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恰当地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五还要注意训练答题的速度,合理安排时间。 3科学指导,立足学科内综合,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升,强化落实。要构建知识网路。
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路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联络和综合。 第一、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的整理。 所谓“点”是指最核心的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线”是指寻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相互包容,也可能是并列,或者是从属的。
通过整理,可以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点"串接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面”是指在“点”和“线”的基础上,通过拓宽知识,使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变得丰满和具体,即要努力把书读“厚”。 第二、消除弱点、盲点,狠抓增分点 所谓“弱点”是指学生在复习和测试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薄弱环节。
“盲点”是学生认为可能不重要的内容,在多次复习后仍然没有注意到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于这些“弱点”不能轻易放过,而学生的“盲点”往往需要老师的指点才能消除。消除“弱点”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对做错的题目,要分析做错的原因。一般来说,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没有完全落实造成的;二是审题方面的问题:三是粗心大意所致。
找到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使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3、训练 1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重在梳理解题思路。 在高考复习时,进行适当的训练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抓重点。
所谓“针对性’’就是针对前面所讲的“弱点"和“增分点”的训练。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可采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解题思路的方法。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及时评讲和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这样以提高复习效率。 2加强客观题训练。
学生普遍反映,选择题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这是因为高考的客观题降低了难度,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同时又减少数量,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主观题的解答,充分发挥整卷的选拔功能。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功夫,做到“既快又准”。
从审题,思维品质等出发,组织几次客观题的专项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3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近年来高考试题从总体上来看,基础�。
高考一二三轮复习是指什么
1、高考一轮复习是指:第一轮复习称为基础复习阶段,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轮复习的主要对象就是基础知识,主要强调“全面”、“系统”两点。
这是为高考总复习知识系统化、能力化做好准备的时期,一边是高中三年课程的回顾,一边是知识遗漏的查找。
2、高考二轮复习是指:第二轮复习是综合能力的突破。目的主要是:攻克重点、提升能力。进行专题性复习,将相关知识进行专题集中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联系、运用相关知识点进行答题,这个阶段讲究的是知识点综合性运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整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3、高考三轮复习是指:第三轮复习是应用能力的提高。
到达这个阶段后,学生对于知识把握基本已经足够了,三轮复习重点攻克的是对于答题技巧和题型的掌握,让学生适应考试模式、考试技巧、应变能力,大量的考题训练后也需要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