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隋朝。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公元605),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1905),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明清两代,是科举考试程序最严密和完备时期,科考一般分三级举行.【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以上所提到的"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及第.
我国实行科举选官始于哪个朝代?
我国实行科举选官始于隋朝。
隋,上承汉末五代十国,下接盛唐的朝代,传国不过三十七年,存在感极差。但短短的隋朝却给我们中华民族贡献了三大奇迹: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延续至今的三省六部制和打破家族势利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一些老百姓也有机会跻身上层社会,彻底打破了世袭家族的垄断利益,大大激活了人们的积极性,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清末,科举制被废止。
隋朝。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在我国隋朝时的隋炀帝开始的。
在我国的封建王朝时代,实行科举制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任用贤达,是一种先进的, 文明的象征,也是一种比较公正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通过这样一种科举考试制,大批普通的读书人,也有可能进入官场 ,实现个人的抱负了 。
我国实行科举选官始于隋朝。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一、我国的科举选官制度开始于隋朝。
二、它是古代朝廷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三、县试选出童生,府试选出秀才,院试选出举人,乡试选出贡士,会试选出进士,殿试选出前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
四、清朝光绪年间,科举制度被取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举诞生哪个朝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举诞生哪个朝代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