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数学家?
1、贾宪,北宋人,约于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此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
2、秦九韶(1208年-1268年),字道古,汉族,祖籍鲁郡(今河南省范县),出生于普州(今资阳市安岳县)。南宋著名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3、杨辉,字谦光,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杰出的数学家。他曾担任过南宋地方行政官员,为政清廉,足迹遍及苏杭一带。他在总结民间乘除捷算法、“垛积术”、纵横图以及数学教育方面,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刘益(生卒不详),中山(今定州)人。北宋数学家。大约在元丰三年(1080)完成一部《论古根源》著作,提出二次方程式的求根法。
曾被杨辉编入《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公元1275年)一书。
刘益第一个把贾宪的“增乘开方法”作进一步推广,使它成为求解高次方程的普遍解法,对于系数是正数、负数、整数、小数的一般方程也使用。
“增乘开方法”经过贾宪、刘益等人的研究而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十三世纪中叶,在秦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公元1247年)中,“增乘开方法”已被推行为一般任意高次方程的一种普遍的数值解法了。
英国数学家和陧(1786—1873年)以研究数学方程正根的近似解法著名,但比我国数学家刘益晚得多,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减与減是一个字吗?
是,减与減是一个字。
減-拼音jiǎn,注音ㄐ一ㄢˇ,部首氵部,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丶丶一一ノ一丨フ一フノ丶统一码6E1B。
基本字义 :
減jiǎn(ㄐ一ㄢˇ), 同“减”。
1.动词,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
2.动词,降低、耗损
3.动词,不及、不如。
当数学遇上古诗词,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山村咏怀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数字诗是将数字嵌入诗中,与其它词语组合,全诗融为一个整体。诗人用「小学数数」的方式将乡村美景一一道来,通俗易懂,仿若画面就在眼前一般。【2】百鸟归巢图 宋·伦文叙 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石食。杂数诗是诗歌的一种体栽。有以数字为题目的,有以数字嵌入诗句的,类似文字游戏。此篇题目为何是「百鸟」?诗中自有答案。两个一、三个四、五个六、七个八之和即为百(1+1+3×4+5×6+7×8=100),这个规律你找到了吗? 数字隐藏诗半斤八两由来?
半斤八两,汉语成语,拼音是bàn jīn bā liǎng,出自《五灯会元》 。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分句。
历史典故
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古时候度量的标准,古人用的是度量衡和现代人用的度量衡是有区别的,古人的度量衡一斤是十六两,按照古人的度量衡计算也就是半斤就等于八两。在实际商品交际应用中重量单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被人们应用。所以半斤八两就这样流传下来。
半斤八两的来历
东汉时流通三种货币,分别是黄金,白银和五铢钱,其中五铢钱又简称钱。将一千个五铢钱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吊,通常,一吊钱可以兑换一两白银,七十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而一斤有十六两.这就是半斤八两的来历,当然古时候的一两要比现在的一两轻的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改为十两为一市斤。
“半斤八两”一语出自16进制的古衡器流行时期,因古称一斤有16两(沿用至50年代),故形容“半斤”和“八两”毫无区别。 这一点以上几位网友解释的很清楚了。那古代的称为什么要用16进制呢?这其实才是关键,要是古代来个8进制,想来我们就成了“半斤四两”了吧?
这是因为中国古称一斤的16两中,每一两就是一颗星,16两就是16星。它们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买货人如把东西称给人家旺旺的,就得足了星(特别是福禄寿);如果买货人耍滑头克扣一两就减福,克扣二两就损禄,克扣三两就折寿。可见古代人对与诚信的重视,希望大家在以后做买卖时也记得这点。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与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旗鼓相当,有许多相似之处。较多用于贬义。也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此句有出处的是明朝作家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众将看他们俩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也差不多。
"半斤八两"通常用来比喻,两事物不分高下,境况等都相差无几。
它的由来是源于古时的衡器。古制一斤为16两,每两约合今天的598克。今天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仍然使用这一计量单位,俗称"司马两"。那一斤是16两,那么8两当然等于半斤。因此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的意思就非常明确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高考数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高考数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