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历史题?
发生在1937年7月7日一7月31日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一7月31日),又称芦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
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日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
为抗大校名题字的是谁?
1936年延安创办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负责筹备的同志请求毛泽东写校牌。此时毛泽东正在忙于撰写《实践论》,一时抽不出空,便向来人推荐:“你们去请1军团的舒同写吧,他的字写得很好哩!我很欣赏。”就这样,时任红1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的舒同奉命书写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牌,还写了大门左右两边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校训。从此舒同的名声便驰誉全党全军了。
为抗大校名题字的是舒同。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作题?
瓦窑堡会议是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
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曰夲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因此,党的决策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后召开的重要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谁题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毛主席题写的校名。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
1943年延安中央军委俄文学校旧址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毛泽东,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抗大的学生开始主要是中国工农红军中高级干部,后来也招收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
1941年3月,为了加强与苏联的交流合作,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分校成立俄文队;之后发展为俄文大队(下属一、二、三队)。
1941年12月,俄文大队转为延安军事学院俄文科,院长是徐向前,后为陈伯钧。
1942年6月,军事学院俄文科调整为军委俄文学校。
1944年6月,学校增设了英文系,因此改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学校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坚持办学,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翻译人才和外语人才,也为新中国储备了一批外事干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抗日高考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抗日高考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