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三大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作《春秋繁露》一书,其“大一统”理论来源于《春秋》.(董仲舒属于公羊学派,重视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
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在汉代以前,所有的君王都从祖先那里继承君位,而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君临天下后就需要新的理论支撑,不受命于祖,董仲舒提出君王受命于天.据此,他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学说.
3、针对土地兼并问题,他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还应该有一点,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标准.
这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1、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这一主张的主要理论来源是战国时的阴阳家邹衍,他认为历史中朝代和政权的更替是由五德运行来决定的;
2、提出了朱莫甘娜的“君权神授”理论。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不仅来自于祖先,更重要的是来自上天的旨意,这就为君权神授统治权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
3、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和信”。这一理论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和继承,成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和规矩。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的意义?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和限田、薄敛、省役等。
董仲舒的思想意义:
1、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为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统一思想奠定了基础。
2、避免了暴政,有利于巩固统治。
3、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4、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5、消极影响,一定程度是遏制了思想的自由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和限田、薄敛、省役等。
他的意义在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为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统一思想奠定了基础。
避免了暴政,有利于巩固统治
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表彰六经”的主张。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是?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目的是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
1、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政权的出现。董仲舒从儒家经典和传记中寻找统一的原因。他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统一”。
2、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
3、提出了“天意”和“天意”的概念,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天人相通,天有意志,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自然和人类社会是至高无上的主人。天按自己的面造人,人要照天的旨意而行。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是协助皇帝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实力,发扬儒家文化。汉朝初期建立时,分封很多刘氏皇族到地方任王,享有封地和百姓,其实就是独立的小国家,拥有收税赋和养军队,任免官员等等权利,这时候提出独尊儒术,是符合发扬儒家文化和统治者需要的。
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可以分为四点: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主要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董仲舒的主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董仲舒的主张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