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这句话的意思是
1937年7月7日,因中国驻军第29军拒绝日本驻军进入宛平城搜查失踪日军士兵而发生激战,天津、宛平沦陷,这件事称为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这场震惊中外的事变也成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并由此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当时的中国,与日本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很多情况下,中国军民几乎是以血肉之躯奋勇抵抗,以奋不顾身的精神弥补装备上的劣势,缓解战场上的危机。 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丧心病狂,对中国人民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屠杀、迫害、奴役和摧残,各种凶残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扩展资料: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以此为导火线,迅速启动战争机器。
8日,日本陆军中央开始研讨形势,陆相杉山元大将认为这是扩大战争“千载难逢的良机”。 1937年9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将“华北事变”改称“中国事变”,终于将七七事变扩大成了全面侵华战争。 饱受侵略者铁蹄践踏的中华儿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奋起抗争。
经过漫长艰苦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伤亡3500万人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人),约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1/3。
卢沟桥烽火主要内容
《卢沟桥烽火》本文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着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大罪,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
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 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
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扩展资料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距广安门10公里,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 早在700年前,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介绍到欧洲而闻名于世,当年马可·波罗就是从这里进入北京的。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在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不过当时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
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 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桥身跨越卢沟,人们都称它卢沟桥。
早在战国时代,卢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道,兵必争之地。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