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专业(青岛农业大学专业目录)

只为你忧伤只为你忧伤 2023-04-13 12:06:02 34 阅读

青岛农业大学有哪些专业

青岛农业大学专业有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通信工程、园林、园艺、知识产权、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等。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招生专业 材料化学、财务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茶学、产品设计(首饰与珠宝设计)、朝鲜语、传播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硬件与产品设计方向)、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动画(含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虚拟现实与游戏设计方向)、动物科学、动物药学、动物医学、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方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公共事业管理; 功能材料、广播电视编导(含文艺编导方向)、广告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海洋资源与环境、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设计(含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方向)、环境生态工程、绘画(含插图、中国画与鉴赏方向)、会计学、会计学(金融与财务外包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与工业信息化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外包-Java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互联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与信息安全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经济与金融、经济与金融(财富管理方向)、粮食工程、林学、马业科学、秘书学、农林经济管理、农学、农业电气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资源与环境、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日语、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社会工作、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创新实验班)、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市场营销、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通信工程、通信工程(智能物联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土木工程、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网络商务与现代物流外包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烟草、药学、应用化学、英语、英语(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园林、园艺、知识产权、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

青岛农业大学介绍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四个校区和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青岛农业大学专业(青岛农业大学专业目录)

学校总占地面积522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99亿元,校园绿化覆盖率59.7%。 青岛农业大学设有24个教学院部,78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

青岛农业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青岛农业大学专业(青岛农业大学专业目录)

一、青岛农业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园艺。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动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植物保护、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园林、传播学、生物技术、应用化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质量与安全。

山东重点建设学科 山东省重点学科(8 个):果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植物病理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植物营养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药学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学科(3 个):作物学、畜牧学、生物学(培育) 二、青岛农业大学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四个校区和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学校总占地面积522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99亿元。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铸就了“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被评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大学,被列为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着、作风严谨扎实、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学校拥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4个教学院部,78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 学校现有高级职称教师951人,获得博士学位987人。学校拥有双聘两院院士5人、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韩国翰林院院士2人、教育部“*”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专家4人、国家“*”专家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1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1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1人、山东智库高端人才3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创新团队人才培育计划带头人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4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7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60人。

学校建有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水产学科为山东省一流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6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个。

建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与培训基地)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研究中心与基地)2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23个。 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设立研究课题,面向生产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1978年以来,累计获得19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11项国家级科技奖励、25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在山东省属高校位居前列。

20世纪70—90年代,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和油料作物增产、促进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在植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与品种改良、现代农业装备研发、生物制药技术、三农政策研究、现代传媒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十二五以来,年度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1亿元以上,2011-2018年科研总经费达9.97亿元,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国高校科技经费排名中,我校排名全国高校第161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5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计266项,居于山东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社会服务成果显著。

成立我国第一家合作社学院。学校服务区域实现山东省全覆盖,并延伸到新疆、海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与36个市(县、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建设37个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和研究院,在5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 十二五以来,70余项技术和品种被国家和省市确定为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实现农业技术转移379项,转让科技成果42项,累计转让金额2091万元。2016、2017连续两年获青岛市技术转移机构年度考核第1名。

学校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评估优秀高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育和打造了“网络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微电影节”“国旗护卫队”等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品牌,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校园”“第一届山东省文明校园提名学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