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分为几层?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各个层的特点如下: 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按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混和状况,可把大气分为均匀层和非均匀层。
按大气电离状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按大气的光化反应,可分为臭氧层。按大气运动受地磁场控制情况,可分有磁层。 扩展资料: 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
平流层的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大约在20公里以上,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 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
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并大致在50公里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到平流层顶,气温约升到270—290K。 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
据探测,在300公里高度上,气温可达1000℃以上。这是由于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的大气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其增温。 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在270公里高度处,空气密度约为地面空气密度的百亿分之一。由于空气密度小,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氧分子和部分氮分子被分解,并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暖层又称电离层。电离层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意义。
大气层分几层?
地球大气层从地表起垂直向上,大气层通常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 1、对流层的高度是:0 km~7至11 km。
2、平流层的高度是:7至11 km~50 km。
3、中间层的高度是:50 km~80至85 km。 4、热层的高度是:80至85 km~800 km。 5、散逸层的高度是:800 km~2000 km至3000 km。 扩展资料 地球大气层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
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