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文言文题型特点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
1. 选项特点
(1) 各选项的表述,其内容基本遵循一个共同的模式:先亮观点,概括传主的品行、谋略、才能等;再列举论据(文中提到的具体事实)来印证观点,列举论据时,有简略的分析(原因、目的、方式等)。
(2) 四个选项的排列,通常依照行文的先后顺序,这是因为传主的某一典型事迹往往体现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行(或才能)等。
(3) 四个选项只设一个错误选项。近三年设误的选项中,误点的设置都不在错误项的“观点”部分,而是在“事实”部分,要么是对“事实”的转述有误,要么是对“事实”的分析评价有误。
2. 解题方法
根据上述特点以及近几年的高考实情,解答概括分析题,在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前提下,必须将选项所述的内容与原文对应的信息仔细比照,仔细甄别。在做题时,尤其要注意标注选项中的谓语成分,因为绝大部分错误,都是围绕谓语动词发生的,或者就是谓语动词本身。
(1) 比照“事件”及其细节本身的真实性
命题者有时将子虚乌有的表述混杂在正确的叙述之中,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把握的准确性,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无中生有”。
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2题C项,错误在于“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根据文本“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乃悉移置颍川、陈留”的叙述,可知只是把这些人“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于文无据。
(2) 比照“事件”的参与者
命题者对“事实”的叙述有时故意把具体事件的参与者弄错,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6题C项表述为“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原文是“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是说两京言官上奏章请留,但是皇上没有答应,这里不听的主语是“皇上”,而不是“傅珪”。故C项“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的表述就与原文不符。
(3) 比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命题者有时故意弄错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如2018年新课标卷Ⅰ,选项中说“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原文是“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掠夺”,被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
(4) 比照“事件”实施的方式和方法
命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3点: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能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1. 首先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如语法、字词、修辞等,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2. 其次需要掌握文言文的读法和解题方法,如分段分句、注重上下文的关系等;3. 最后需要多做练习,积累经验和技巧,如提炼出文段中的关键词汇、理解文段的主旨等。
为了更好的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多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其意义。
同时,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做一些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1.
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
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
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
2.
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
1. 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尤其是常用的虚词、连词和标点符号等,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2. 理解文言文的语境和背景,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把握文章的意义和主旨。
3. 注意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段落分明,可以通过抓住文章的段落大意,逐步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旨。
4. 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和排比等,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语言形式和意义。
5. 多做题,多练习,熟悉各种类型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型和解题技巧,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水平。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删去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