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末好学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中有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人从了心就怂了人从了心就怂了 2023-05-16 14:46:35 42 阅读

任末好学中有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任末好学》这篇文言文中,刻画人物主要使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

1、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这篇文言文中的语言描写主要是记述了任末说的两句话。(1)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2)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任末说的这两句话,前者用反问加强语气,后者用对比说明道理,体现了他重视学习的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个性化行为的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这篇文言文用较多的文字对任末的行为进行了描写:“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这段动作描写,一是刻画了任末刻苦勤奋学习的性格,二是描写了任末“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任末好学阅读答案 任末好学中有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任末好学》选自东晋王嘉的志怪小说集《拾遗录》。小说的重要特点是人物形象鲜明,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体现出来的,这就需要作者使用一定的手法来描写,从而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任末好学》这篇小说虽然不长,但用较多篇幅描写了任末的个性化语言和动作,使得任末的形象非常鲜明

任末好学文言文?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任末好学道理?

选自王嘉《拾遗记》。原文: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译文: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任末好学勤记》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不动笔墨不动书”,“好记性不如懒笔头”,随时记录,这是读书的好方法;

二是读书应有选择,“非圣人之言不视”,其意是应读好的、有益的书。同时人生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积累知识的途径。我们也应该学习任末那种生命不息、学习不已的精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任末好学阅读答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任末好学阅读答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投稿用户,文章观点仅代表投稿用户本人,不代表天天想上网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6484224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